- [1]刘思峰.灰色系统理论的产生与发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36(2):267-272.
- [2]学术动态[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 [3]周西苓,夏振华.人工智能产生式系统的分析(上)[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86(2).
- [4]编友.我院15篇论文入选1988年度《中国航空科技文献》[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88(4).
- [5]致谢[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 [6]詹承芳.1992年我校科技论文统计[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3(Z1).
- [7]1999年国际检索系统收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等三刊情况[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 [8]熊春茹.我院学报参加CUJA文献库联机检索系统首批180篇英文摘要检索测试成功[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86(2).
- [9]平雪良,周儒荣,安鲁陵.灰色系统理论在逆向工程测量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英文版),2003,20(1):36-41.
- [10]《南昌航空大学学报》投稿须知[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 [11]李炳军,刘思峰,任盈盈.层次灰色准优势分析模型及应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英文版),2005,22(1):78-83.
- [1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英文学报征稿简则[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英文版)
- [13]吴旭勇,罗晓利.国内外民航机务维修人误分类分析系统研究进展[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8,19(6):3-7.
- [14]航空、航天类中文核心期刊《实验流体力学》征稿简则[J].实验流体力学
- [15]航空、航天类中文核心期刊《实验流体力学》投稿须知[J].实验流体力学
- [16]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民航英语研究动态可视化分析[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 [17]关于《强度与环境》第五届编辑委员会主任的变更通知[J].强度与环境
- [18]《实验流体力学》征稿简则[J].实验流体力学
- [19]航空、航天类中文核心期刊《实验流体力学》征稿简则[J].实验流体力学
- [20]顾兴若.从“首届应变天平国际会议”看天平技术的发展动向[J].实验流体力学,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