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向民志,李祥云,范百兴,王同合.基于抗差估计的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参数标定[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8,50(6):848-853.
[2]张元,赵志刚,李娜,魏承.计及关节及杆柔性的空间机械臂抓取控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43(2).
[3]陈力 彭彰.带滑移铰空间机械臂惯性轨迹跟踪的反馈控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8,30(6):622-627.
[4]杜贞斌,胡寿松.一类非线性系统的模糊自适应跟踪控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37(3):296-300.
[5]孙斌,安鲁陵,杨汝清.绝缘子清扫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及轨迹优化[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36(3):327-331.
[6]赵宁张蒙祺,周如传李旺.功率分流齿轮传动系统均载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6,48(6):802-807.
[7]朱如鹏 高德平.面齿轮传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7,29(3):357-362.
[8]陈树霖,刘莉,董威利.月球探测器着陆腿动力学建模与仿真[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4,46(3):469-474.
[9]倪德李科锋,刘建武.基于分布质量轴模型的尾传动轴系临界转速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6,48(6):822-827.
[10]龚星如,沈建新,田威,廖文和,万世明,刘勇.工业机器人的绝对定位误差模型及其补偿算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44(Z1):60-64.
[11]文科,张加波,赵长喜,周莹皓,乐毅,杨继之.工业机器人D-H运动学参数分步辨识方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8,50(S2):69-73.
[12]张臣,周来水,安鲁陵,周儒荣.刀具变形引起的球头铣刀加工误差建模[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40(1):94-99.
[13]张伟.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人姿态逆解[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7(1).
[14]韩荣第,郭建亮.加跟刀架的细长轴车削加工尺寸误差的仿真[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37(Z1):108-112.
[15]王从庆,康迎梅,袁华.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机器人补偿学习控制方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36(2):254-256.
[16]姚裕,吴洪涛.3-DOF转动柔索驱动风洞机构的力雅可比矩阵[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43(1).
[17]朱明,陈忠贵.多体系统的通用程序SNERM[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0(4).
[18]许勇.常用平面五杆机构计算机辅助运动分析数学模型的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34(4):350-353.
[19]高山,陈武,胡丛伟,陈永奇,丁晓利.高精度GPS定位的精密电离层模型[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英文版),2005,22(2).
[20]王从庆,尹朝万.多机械手混合位置/力协调学习控制的研究(英文)[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英文版),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