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48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2016年高温材料专栏
    • Mo-Si-B三元系金属间化合物超高温结构材料研究进展

      2016, 48(1):1-9.

      摘要 (4203) HTML (464) PDF 1.14 M (35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Mo-Si-B三元系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具有高熔点,存在韧脆转变,且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和相对低的密度,是极具潜力的超高温结构材料;但是也存在低温脆性大,高于1 300 ℃时高温强度尤其抗蠕变能力不足的缺点,阻碍 了其应用。本文从制备工艺、组织结构、高温抗氧化性能、力学性能和合金化等几个方面综述了T2,Moss+Mo3Si+T2和T1+T2+Mo3Si三个相区合金的研究现状。并且指出,原位合成制 备技术和“少量多元”合金化是Mo-Si-B三元系合金未来的发展方向。

    • 航空级超细玻璃纤维棉毡的制备及隔音隔热性能研究

      2016, 48(1):10-15.

      摘要 (2466) HTML (888) PDF 1.30 M (33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航空级超细玻璃纤维是一种无机质纤维,具有体积密度小、热导率彽、保温绝热、吸音性能好、耐腐蚀以及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是大型客机保温隔音的关键材料。本文通过火焰喷吹法制备出航空级超细玻璃纤维,并涂覆酚醛树脂黏结剂,在获得优异憎水性能的同时还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然后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光学显微 镜、导热分析仪、驻波管以及接触角测试仪分别对棉毡的结构、声学性能以及憎水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纤维直径在1.2~3.2 μm之间呈正态分布,棉毡的接触角为142°,憎水性能高 达98.9%,阻燃性能优异且无滴落现象;棉毡隔音隔热性能优良,随着棉毡的容重增加,棉毡的导热系数降低,隔声量随之增加;层状结构的设计以及纤维直径的超细化有利于提高棉毡的保温隔音性能。

    • 钛合金蜂窝壁板隔热性能试验研究

      2016, 48(1):16-20.

      摘要 (1798) HTML (436) PDF 1.17 M (26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钛合金蜂窝夹层结构的隔热性能进行试验研究。试验中研究了在300 ℃稳态条件下,蜂窝芯格尺寸、芯格高度和芯格壁厚等参数对隔热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各几何参数对隔热性能的敏感度;测试了不同温度条件下钛合金蜂窝夹层结构壁板的等效导热系数。试验结果表明:增大蜂窝芯格尺寸和芯格高度,减少芯格壁厚均有利于提高蜂窝壁板的隔热效果;不同几何参量对钛合金蜂窝夹层结构隔热效果的影响敏感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芯体高度、芯格尺寸和芯体壁厚;钛合金蜂窝壁板的等效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相同温度下钛合金蜂窝壁板的等效导热系数约为钛合金材料的3%~5%。

    • 钉头型式对复合材料层合板机械连接强度的影响

      2016, 48(1):21-28.

      摘要 (1517) HTML (484) PDF 3.23 M (26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3种不同铺层比例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机械连接接头的挤压强度测试,研究了钉头型式对复合材料层合板机械连接挤压力学性能的影响,获得了沉头螺栓挤压强度修正系数。试验数据表明:采用沉头螺栓的复合材料机械接头 的挤压强度,可达到采用凸头螺栓的复合材料机械连接挤压强度的90%左右,但接头刚度仅为采用凸头螺栓的复合材料接头刚度的40%~50%。研究采用Hashin失效准则和Tan-Camanho损伤扩展方法,对两种钉头型式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机械连接接头的挤压失效过程进行了有限元分 析,预测了复合材料层合板机械连接接头的偏移挤压强度和极限挤压强度,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的误差不超过15%。

    • 不同温度对TC4-DT钛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2016, 48(1):29-34.

      摘要 (1344) HTML (409) PDF 1.92 M (24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TC4-DT钛合金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温度(20,300,500 ℃)对TC4-DT的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采用HT-5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对TC4-DT合金进行摩擦磨损实验,分析温度对摩擦因数及磨损率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能谱(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等方法探究磨痕的形貌和成分变化及磨损机理 。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磨损过程中TC4-DT合金表面不断生成氧化膜,摩擦因数从0.493下降到0.298,磨痕不断变窄变浅,磨损率大大降低;磨损机理在20 ℃时以粘着磨损、磨粒磨损为主,伴随着疲劳磨损;在300,500 ℃时以剥层磨损和氧化磨损为主,伴随少量的 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

    • 不同温度下TC21钛合金等离子表面渗Cr层的摩擦磨损性能

      2016, 48(1):35-41.

      摘要 (1555) HTML (441) PDF 2.43 M (22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TC21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双辉等离子冶金技术在TC21合金表面制备渗Cr改性层,利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能谱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nter,EDS),显微硬度仪和划痕仪等研究了渗Cr层的组织形貌特征、硬度及结合强度,并 在20,300,500 ℃条件下使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基体及渗Cr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对比、探究,并分析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渗Cr层厚度为30μm,均匀致密,与基体结合力至少能承受64 N的垂直载荷;改性层表面硬度超过1 000 HV0.1,约为基体的3倍;TC21合金渗Cr后,不同温度下的减摩性能和耐磨性能均得到提高。在室温下TC21基体磨损机理主要是磨粒磨损、粘着磨损和氧化磨损,而渗Cr层的磨损机理主要是磨粒磨损;500 ℃时基体粘着磨损和氧化磨损程度变得更加严重,渗Cr层磨损机理是剥层磨损和氧化磨损。 

    • 衬底温度对共溅射法制备的Cu2ZnSnS4薄膜晶粒生长的影响

      2016, 48(1):42-47.

      摘要 (1244) HTML (375) PDF 1.20 M (21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衬底温度对采用Cu2ZnSnS4靶和Cu靶共溅射制备的Cu2ZnSnS4薄膜晶粒生长的影响。采用拉曼光谱、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对在不同衬底温度条件下制备的Cu2ZnSnS4薄膜 的元素比例、形貌以及光学带隙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Cu2ZnSnS4薄膜晶粒生长遵循不同规律。室温衬底条件下制备的Cu2ZnSnS4薄膜晶粒生长遵循两步法,导致颗粒尺寸和元素分布不均;而在120~200 ℃衬底温度条件下制备的Cu-Zn-Sn-S预置层在溅射过程中已有Cu2ZnSnS4晶粒形成,这些晶粒在后续硫化生长过程中起到形核点的作用, 促进了Cu2ZnSnS4晶粒的长大与元素的均匀分布。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Cu-Zn-Sn-S预置层及由此制备出的Cu2ZnSnS4薄膜的结晶性变好,Cu2ZnSnS4薄膜的带隙先升高后减小至1.55 eV。

    • 3~5 μm波段耐高温低发射率涂层抗热震性能研究

      2016, 48(1):48-52.

      摘要 (1526) HTML (395) PDF 905.71 K (23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提高3~5 μm波段耐高温低发射率涂层的抗热震性能,研究了添加剂MgO含量对涂层抗热震性能 的影响。采用DIL 402C热膨胀仪测定涂层的热膨胀系数,用IR-2型发射率测试仪测定涂层在3~5 μm波段的发射率,并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加入3%的MgO时,涂层与基 板的热膨胀系数差最小,抗热震性能最优,达到50次;并且加入添加剂后的涂层仍然满足低发射率的要求,发射率最低为0.212。

    • 酞菁蓝对红外低发射率涂层色泽的影响

      2016, 48(1):53-57.

      摘要 (1395) HTML (376) PDF 1.06 M (21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增加红外低发射率涂层的色彩、降低涂层明度和光泽度,采用添加纳米颜料的方法制备了一种蓝色系的红外低发射率涂层。研究了颜料添加量对涂层发射率、涂层颜色和光泽度的影响,并测定了涂层的力学性能和耐中性盐雾腐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涂层在8~14μm时红外发射率为0.3左右;涂层的明度和光泽度均随着颜料添加量增大而降低,颜料添加量为25%的涂层相对于0%添加量的涂层,其明度降低28.8%,光泽度(60°)降低54.5%;并且涂层具有较为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 可被蓝光激发的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材料体系与发光性能研究

      2016, 48(1):58-66.

      摘要 (1173) HTML (786) PDF 1.24 M (26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综述并讨论了目前研究的可被蓝光LED芯片有效激发且具有宽发射带的红色荧光粉,可以得出: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主要包括碱土金属硫化物、新型氮化物及硅酸盐等,这些红色荧光粉均可被460 nm蓝光激发,并具有宽发射光谱的特点。同时着重分析了其晶体结构与荧光性能之间的联系,并探讨了高显色指数和色温可调的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与应用趋势。

    • 基于金属多环结构的多频段电磁超材料吸收器

      2016, 48(1):67-73.

      摘要 (1464) HTML (458) PDF 2.46 M (23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计了一种工作在微波频段的多频段超材料吸收器。该吸收器是典型的3层结构:顶层是由竖直站立的金属共面同心多环结构单元构成的二维周期 阵列,中间层是1层介质板,底层是1层连续金属板。利用电磁场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顶层结构单元包含不同数目金属环时该超材料的吸收谱。结果表明,当顶层结构单元有n个环时,吸收谱上就会出现n个吸收峰。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最高频率的吸收峰与顶层结构单元中多环结构整体具有的电偶极子模式的激发有关,而其他较低频率的吸收峰则与顶层结构 单元中相邻两环具有的捕获模式的激发有关。

    • 亚微米SiC在水相介质中的分散性能

      2016, 48(1):74-80.

      摘要 (1163) HTML (408) PDF 818.90 K (20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亚微米SiC粉体在水相介质中分散难的问题,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球磨时间和超声时间对亚微米SiC在水相介质中分散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分散剂种类、分散剂质量分数和pH值对亚微米SiC在水相介质中分散性能的影响,并用悬浮液吸光度来评价亚微米SiC分散性能。结果表明:分散剂种类对亚微米SiC分散性能影响最大,其次是pH值,分散剂浓度影响最小;亚微米SiC在水相介质中的最佳分散工艺参数为:球磨60 min,超声30 min,分散剂聚乙烯亚胺(PEI)浓度3.0%,pH=11。

    • 船用钢需钠弧菌附着腐蚀电化学噪声特征分析

      2016, 48(1):81-86.

      摘要 (1333) HTML (407) PDF 890.18 K (20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船用钢板DH34为研究对象 ,将试验钢板浸泡于需钠弧菌培养液中和无菌培养液中进行腐蚀试验,对比分析了该材料在需钠弧菌培养液中的腐蚀特征。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腐蚀形貌,结果表明在需钠弧菌培养液中试样发生局部点蚀,而在无菌培养液中则为全面腐蚀。对腐蚀过程进行了噪声电压和噪声电流的采集,时域和频域分析表明:在有需钠弧菌的培养液中,电压噪声功率谱的高频斜率高于-20 dB/dec,截止频率大于0.2 Hz,起始两天噪声的点蚀指数接近于1;而在无菌的培养液中,电压噪声功率谱的高频斜率小于-20 dB/dec,截止频率低于0.2 Hz。需钠弧菌的培养液中噪声电阻值高于无菌培养液中噪声电阻值。点蚀指数、噪声功率谱密度的高频斜率和截止频 率可用于判断需钠弧菌附着时船用钢板DH34的腐蚀行为。

    • 精铸叶片金属型随形冷却蜡模的快速制作方法

      2016, 48(1):87-92.

      摘要 (1382) HTML (888) PDF 1.43 M (28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现有树脂型快速模具存在精度差、导热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低熔点合金铸造成形的空心涡轮叶片熔模铸造蜡型注射用快速模具制作方法;设计了注蜡型腔模的复合结构,型腔模外部是铝合金框,内部是包埋有随形冷却铜管的低熔点合金铸造体;给出了模具内随形冷却管的设计方案。以“模具-蜡型-型芯”系统为分析对象,应用ANSYS软件进行了模具冷却仿真。仿真结果显示本模具的冷却速率与温度均匀性得到显著改善。

    • 基于磨制精度的环形铣刀刃线几何模型

      2016, 48(1):93-97.

      摘要 (1644) HTML (511) PDF 1018.55 K (21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环形铣刀在精密铣削淬硬钢模具时,同球头铣刀相比具有较高的切削效率,和平头端铣刀相比具有较好的加工工艺性及已加工表面质量。为了精确磨制环形铣刀,通过对环形铣刀刃线进行理论分析,依据回转刀具的几何特征以及螺旋线的成形原理,推导出了环形铣刀等螺旋角的连续刃口曲线数学模型,所建立的刃线方程数学模型可精确表达周刃曲线与圆角曲线的几 何特征。结合所建立的刃线模型,采用Saacke五轴工具磨床对环形铣刀进行了磨制,刀具几 何参数检验结果表明磨制精度较高。

    • 智能移动三坐标辅助定位的自适应控制方法

      2016, 48(1):98-105.

      摘要 (1382) HTML (384) PDF 1.40 M (24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飞机部件的外形测量与误差评估是提升飞机装配质量的关键。针对测量工作要求高精度、高效率和无需专用工装的情况,同时针对被测对象外形尺寸大、各部位测量规范不同等难点,提出一种基于激光跟踪仪的智能移动三坐标辅助定位自适应控制技术。该技术以激光跟踪仪作为测量工具,以直角三坐标伺服机构作为靶标的辅助定位 装置,通过对直角三坐标伺服机构及导航小车进行任务规划与优化;同时激光跟踪仪实时反馈靶标目标位置,从而以最优路径的方式实现对测量机构多站位自主移动的全闭环自适应控制,提高了靶标的定位精度及测量效率。本文在线对测量数据进行了快速处理,得出了误差分布图,并精确地反映了测量点位的误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大尺寸部件的高精度快速测量,满足飞机大部件的测量要求。

    • 仿鞭毛菌游动的微型机器人近壁运动

      2016, 48(1):106-113.

      摘要 (1326) HTML (399) PDF 807.49 K (26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鞭毛菌及模仿其运行的微机器人在靠近壁面游动时,其运动模式与远离壁面时有所不同。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利用抗力理论和Stokes方程的线性性质,对鞭毛菌在壁面附近运动时流体对其施加的作用力进行分析,建立了鞭毛菌近壁运动的动力学模型。同时计算了细菌在平行于壁面平面内的运动轨迹与游动速度,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验证了该理论模型 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鞭毛尾的几何和运动学参数与细菌的速度变化量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为微型仿生游动机器人运动控制时规避近壁效应提供参考依据。

    • 集中式飞机外部供电架构及关键参数分析

      2016, 48(1):114-121.

      摘要 (1467) HTML (454) PDF 825.15 K (25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单独式供电结构的飞机外部交流供电方案存在静变电源数量多、管理和维护困难、成本高以及使用率低等缺点。本文提出了基于 400 Hz电力系统的集中式飞机外部供电设计要求和设计方法,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包括400 Hz电力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分配、母线电压等级、配电结构和潮流分析等。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1号航站楼的飞机外部供电为实例进行了400 Hz集中式供电系统的方案设计和 参数分析。计算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400 Hz电力系统的集中式飞机外部供电可保证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同时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供电灵活性和设备利用率。结果证明了本文所提方案的合理性。

    • PWM变频器供电的感应电机传热特性

      2016, 48(1):122-129.

      摘要 (1509) HTML (409) PDF 1.61 M (27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究电动机在脉宽调(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变频器供电下的传热特性,近一步揭示变频参数(调制比)对电动机温升分 布的影响特征,以一台采用PWM变频器供电下55 kW驱动用感应电机为例,基于流体力学及传热学基本原理,结合电机通风结构特征,建立外部包裹有空气域的三维流热耦合求解域模型,并采用有限体积元法对电机内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研究。此外,针对PWM不同调制比控制条件下电动机全域内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个不同调制比控制条件下电机求解域 内各主要部件温升分布趋势大致相同;径向上,转子部分温升较高,在气隙位置温升出现阶跃式变化,定子部分温升较低;轴向上,电机各部分近风端温升较低,远风端温升较高;周向上,定子轭部温升呈波浪式变化。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核事故多核素源项反演方法

      2016, 48(1):130-135.

      摘要 (1460) HTML (433) PDF 1.43 M (22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核事故发生后,为快速评估事故严重程度,需要对源项释放率进行估算。本文选取I-131,Cs-137,Xe-133和Kr-85四种核素的释放率为目标信号,利用Matlab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核事故四核素源项反演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单隐层节点数为5~60范围内,训练均方差 随节点数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在节点数为25时达到最小值41.1%。学习速率在0.01~0.2范围内时,增大学习率可减小训练均方差与各核素相对误差。对单隐层节点数为25,学习速率为0.2的训练结果进行测试,4种核素的源项估计相对误差分别为56.7%,49.1%,92.4%和92.0%。

    • 基于国际平整度指数IRI的飞机动载系数分析

      2016, 48(1):136-142.

      摘要 (1351) HTML (391) PDF 468.94 K (19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分析道面不平整引起的动载作用,研究了国际平整度指数(International roughness index,IRI)与道 面功率谱密度 (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的关系,并通过建立四分之一飞机振动模型,分析了飞机作用于道面上的动载特性,建立了基于概率的经空气动力修正后的动载系数分析模型,最后以某机型为例对动载系数影响因素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动载系数随速度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道面 平整度等级是影响飞机对道面动力作用的最关键因素;飞机重量与升力影响因子(Lift impact factor,LIF)呈非线性关系,因此动载系数随飞机重量的增加呈非线性变化;飞机高速滑行时动载系数随飞机重量变化的离散程度较大,此时随飞机重量增加,飞机对道面的动力作用增大;动载系数随机轮轮胎 刚度、机身缓冲系统阻尼及刚度的增加近似呈线性变化,机身缓冲系统阻尼增大,动载系数 则减小;机轮轮胎刚度及机身缓冲系统刚度增大,动载系数则增大。

    • 计算参数对数值修正载荷识别算法的影响

      2016, 48(1):143-148.

      摘要 (1263) HTML (389) PDF 548.07 K (19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在载荷识别计算中经常遇到的累积误差问题,提出了一种在每个时间步长内迭代修正的 载荷识别算法。首先利用拟静态算法得到载荷初值,再使用数值迭代算法对其进行修正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该修正算法可以有效地减小由于累积误差导致的发散,得到收敛的识别结果。针对上述算法,本文以多输入多输出简支梁为模型,分别分析了区间放大系数、区间分割系数和精确度指标3个计算参数对于识别结果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参数的选择对算法的效率和精度影响很大,不当的参数甚至可能引起识别结果严重发散,所以选择合适的计算参数对于数值修正算法十分重要。

您是第位访问者
网站版权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