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满足某型塔架式风电机组叶片的监测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传感网络的结构监测方法。建立叶片三维模型并进行有限元仿真,获得其工作状态下的应变分布。设计FBG封装及布局方案,实时监测各传感点应变数值及变化规律。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分析其振动特性,探究温度、风速等环境因素对该监测系统可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FBG的应变‑振动测试方法能有效监测叶片对风压的载荷响应及振动频率,误差范围在0.04 Hz以内,满足实际工程需求。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能源需求日益增加,现有的石油、煤炭等资源严重短缺,制约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繁荣。此外,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提出后,传统的化石燃料带来的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渐受到更多关
以应变片为传感元件的振动模态分析法,是国内外常见的在线监测方法之
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传感器因其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能力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某塔架式风电机组叶片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带状封装FBG组网的监测方法,对运行状态下的叶片应变分布及振动信息进行长期实时监测,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法获取其频域响应,求解结构频率。最后,探究了自然环境下风速、温度等对该系统可靠性的影响,为后续的工程化应用提供了经验。
有限元仿真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的数值分析方法,借助有限元法来模拟和求解。该方法通过将复杂的连续物体划分为有限个小的部分,即有限元,然后对这些有限元进行分析,以得到整个物体的行为和性能;其基本思想在于利用局部有限元模型来近似描述整体系统,并通过数值计算方法来求解得到全局行为。有限元仿真方法能够有效地预测和分析物体的行为和性能,在工程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使用有限元仿真得到风机桨叶应力集中分布位置,从而确立FBG的布点位置,可大大提高监测效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风机的三电机组叶片属于三维超长曲面壳体结
材料名称 | E1/MPa | E2/MPa | μ/MPa | G1/MPa | G2/MPa | G3/MPa |
---|---|---|---|---|---|---|
GFRP | 59 862 | 17 700 | 0.22 | 3 570 | 3 570 | 3 570 |
为验证叶片模型的合理性,获取风力载荷下结构的响应,了解叶片在工作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分布情况,需对该有限元模型进行动态分析。求解前,需根据叶片的各项特性为其选择合适的单元类型及网格密度等。叶片为超长空腔壳体结构,因此选用四边形壳单元对叶片进行分析,网格划分情况如

图1 叶片网格划分示意图
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blade meshing
叶片与轮毂间通常采用螺栓连接,属于刚性连接。风力发电机工作时,叶片与轮毂间不产生相对位移,故设置二者为共节点状态。该叶片总长度为50 m,参考试验环境下自然状态的平均风速,设置叶片额定转速为6 r/min。6 r/min转速下的应力、应变云图如图

图2 6 r/min转速下应力云图
Fig.2 Stress cloud at 6 r/min speed

图3 6 r/min转速下应变云图
Fig.3 Strain cloud at 6 r/min speed
仿真结果显示,图中叶根处(传感器预设布点位置)的应变振幅峰值在188.95~205.69 με范围内。
以叶片根部与轮毂交接处为起点,沿叶片轴向创建路径,提取该路径各结点处的应力值,输出该路径下的应力曲线,如

图4 叶片轴向应力分布曲线
Fig.4 Axial stress distribution curve of the blade
以叶片主梁中部为起点创建路径,提取叶片最大弦长处截面应力曲线如

图5 叶片最大弦长处截面应力曲线
Fig.5 Cross-sectional stress curve at the maximum chord length of the blade
由于叶片筒径较大,为准确监测内壁应变情况,FBG布局设计示意图如

图6 FBG布局截面示意图
Fig.6 Schematic cross-section of FBG layout
针对风机叶片的结构监测,裸光纤易受到外界环境干扰而发生弯折、断裂损伤。需设计合适的传感基底,对其进行封装保护。
试验中使用的FBG应变传感器为带状封装。每个传感器内部封有一根光纤光栅,外层为叶片同种材料及工艺制作的玻璃纤维编织物。使用十字标记法在玻璃纤维基底上确立栅区固定位置,在其余位置处均匀涂抹胶粘剂;将裸光纤两端套入碳纤维黑色套管并夹持于封装台上,对其施加预紧力使栅区绷直;将光纤栅区对准基底标记处,使光纤于拉直状态下紧紧贴合于基底表面,再覆盖上另一片同样封胶处理的基底,使用重物压平直至胶体固化。封装完成的FBG应变传感器如

图7 带状封装FBG应变传感器实物
Fig.7 FBG strain sensor in ribbon package
将封装完成的FBG应变传感器按照拟定的布局方案工装于叶片上,在基底上涂抹胶粘剂并将其粘贴于指定位置,使用胶带辅助粘贴直至胶体固化。为进一步确保存活率,在固化完成的FBG传感器上加封黑色碳纤维保护盖,对其进行工装保护。记录FBG传感器的编号与位置信息后,将一侧尾纤整理固定于叶片内壁,另一侧穿出叶根盖板,与解调仪相连。FBG现场工装示意图如

图8 FBG现场工装示意
Fig.8 FBG site tooling
该试验于2022年2月在某地室外自然环境下进行。搭载FBG应变传感器的风机叶片在风动载荷及电机控制下以6 r/min的转速正常工作,通过光纤光栅解调仪采集FBG应变传感器的反射光谱数据,利用二次插值数值微分的寻峰算法计算其中心波长。监测过程共持续4周,计算机可实时显示各个传感器的中心波长偏移量,对试验进行持续监控。解调仪的采样频率为56 Hz。其中,在叶片稳定工作状态下,解调仪采集到的6号传感器的实时波长数据及曲线如

图9 6号传感器部分实测数据
Fig.9 Partial measured data of sensor No.6
试验成功采集到8个FBG传感器在叶片稳定工作状态下的中心波长数据。以6号传感器为例,其中心波长部分变化曲线如

图10 6号传感器中心波长变化曲线
Fig.10 Wavelength change curve of sensor No.6 center
考虑到传感器信号在采集及传输过程中会引入噪声,首先对试验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利用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WT)去除信号中的高斯白噪声。设包含噪声的原始信号为s(n),使用Matlab对s(n)进行塔式分解,得到“低频近似”和“高频细节”两个部分直至第5层,利用
(1) |
式中:K为阈值,n为信号的长度,σ为信号噪声强度。在确定各层阈值后,采用“软阈值”法将阈值作用于各层分解信号,以实现降低噪声分量的目的, 表达式如下
(2) |
以6号传感器为例,部分原始波长数据曲线如


图11 传感信号降噪前后示意图
Fig.11 Schematic diagram before and after noise reduction of sensing signal
由于监测过程中叶片均在恒定转速下工作,故截取5 min稳定状态的试验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处理。试验中叶片转速为6 r/min,因此,为获得叶片转动过程中各个传感监测点的应变分布情况,根据FBG的应变灵敏度将其中心波长数据转化为应变数据,取每10 s内的绝对应变最大值绘制各个转动周期绝对应变峰值散点图,如


图12 各FBG最大绝对应变散点图
Fig.12 Maximum absolute strain scatter plot of each FBG
传感器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应变均值/με | 60.48 | 79.80 | 45.56 | 43.76 | 184.16 | 197.40 | 134.00 | 83.12 |
方差 | 33.51 | 26.97 | 19.50 | 53.67 | 20.01 | 35.08 | 15.44 | 26.19 |
上述各传感测量点的应变散点图显示,在整个监测过程中,叶片在1号、3号、5号、7号4个传感测量点对应位置产生的绝对应变峰值为184.16 με,2号、4号、6号、8号4个传感器对应测量点产生的绝对应变峰值为197.4 με。在同一风载工作状态下,叶片中部传感测量点的绝对应变较其他位置处更大,整体上与仿真结果保持一致。奇数号传感器的转动周期内最大绝对应变均值与仿真结果误差为2.6%,偶数号传感器的误差为4.2%。
为了监测叶片结构工作状态下的振动情况,对采集到的FBG应变数据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以分析各个测量点的频域特性。快速傅里叶变换是利用计算机计算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的高效、快速计算方法的统称。对于信号x(n),其离散傅里叶变换X(k)计算公式
(3) |
以应变数据x(n)作为输入,通过上述方法计算得到频谱X(k)。将8个传感器的测量数据作为样本信号,分析叶片结构在自然风载下的频域响应。取某一日风机叶片以6 r/min转速稳定工作状态下采集到的数据(共10 h),截取一小时为样本时长,将样本中直流分量、因风机转动引入的周期性正弦信号等干扰排除后得到10段样本数据的频谱,如

图13 6号传感数据功率谱图
Fig.13 Power spectrum of sensing data No.6
经统计,6号传感测量点采集到的1~10段样本数据频谱反映出叶片的振动频率在0.432~0.467 Hz之间,平均为0.441 Hz,样本方差为0.004 4。按照同样的方式可计算其他测量点处频谱数据。
此外,为考察叶片上监测位置的振动幅度,对相同的样本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得到其对应的应变振幅,结合各传感器数据的去直流频谱,统计得到叶片在转速为6 r/min的稳定工作状态下的振动情况,如
传感器 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测量点平均振动频率/Hz | 0.442 | 0.439 | 0.441 | 0.440 | 0.440 | 0.440 | 0.439 | 0.439 |
由于风电机组通常服役于偏远地区及近海区域,自然环境的变化往往是随机的。为了进一步验证方法的可靠性,实现利用该传感系统对结构振动进行长期稳定的监测,需分析结构频率随风速、温度变化的关系趋势。依据现场施工方提供的监测过程中风速信息绘制时程图如

图14 风速时程图
Fig.14 Wind speed time history diagram
对为期4周的试验中风机工作在6 r/min稳定转速下采集到的所有数据(第一周52 h,第二周47 h,第三周64 h,第四周38 h,共201 h)进行分析,以1 h为单位,得到如




图15 振动频率散点图
Fig.15 Vibration frequency scatter plot
由
风速/(m⋅ | 0.99 | 3.23 | 3.77 | 5.49 | 6.75 | 7.77 | 8.85 |
---|---|---|---|---|---|---|---|
测量点频率均值/Hz | 0.445 | 0.437 | 0.448 | 0.451 | 0.439 | 0.436 | 0.441 |
由
(4) |
可得,风速与频率均值的相关系数为0.34。
同理,可得同一风速不同温度下6号传感测量点处频率均值如
温度/℃ | -3.5 | -1.8 | 0.1 | 1.6 | 3.0 | 4.1 | 5.4 |
---|---|---|---|---|---|---|---|
测量点频率均值/Hz | 0.439 | 0.443 | 0.451 | 0.432 | 0.447 | 0.453 | 0.449 |
由
由
本文研究了FBG传感器在塔架式风机叶片结构振动监测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FBG传感网络的应变‑振动监测方法,将该方法搭载在某自然风载状态下工作的风机叶片上进行长期实时结构监测,以验证其可行性。对FBG采集到的近一个月(共计201 h)数据进行应变响应分析,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分析其工作状态下的频域响应,获取结构的振动频率,探究环境因素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由该应变‑振动监测方法测得的应变振幅与仿真结果趋势保持一致,满足实际的工程需求。此外,该方法能有效求解叶片结构频率,叶片振动频率监测结果绝对误差范围在0.04 Hz以内,具有较高的重复性,且振动频率大小仅与桨叶转速相关,不受外界自然风风速变化和温度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为FBG在风机叶片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后续考虑在该研究的基础上对叶片结构的固有频率进行监测与求解。
参考文献
肖建忠,施文雨,檀一帆.可再生能源与传统化石燃料的替代性——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分析[J].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33(5): 382-390. [百度学术]
XIAO Jianzhong, SHI Wenyu, TAN Yifan. Substitutability of renewable energy and traditional fossil fuel: Based on analysis of translog production function[J]. Journal of Shenya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2021, 33(5): 382-390. [百度学术]
JAMIESON P, PARKER M, GIVAKI K. Estimation of the power electronic converter lifetime in fully rated converter wind turbine for onshore and offshore wind farms[C]//Proceedings of the 7th IE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Electronics, Machines and Drives (PEMD 2014). [S.l.]: IET, 2014. [百度学术]
徐萍. 风力机叶片损伤监测技术研究[D]. 南京: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6. [百度学术]
YANG S Y, XIANG D W, BRYANT A, et al. Condition monitoring for device reliability in power electronic converters: A review[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2010. DOI:10.1109/TPEL.2010.2049377. [百度学术]
曾捷, 王文娟, 王博, 等. 动静态载荷下光纤光栅传感器敏感特性研究[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5, 47(3): 397-402. [百度学术]
ZENG Jie, WANG Wenjuan, WANG Bo, et al. Sensitivity of optic FBG sensor under dynamic/static load[J].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 2015, 47(3): 397-402. [百度学术]
LYU Bing, ZHANG Wentao, HUANG Wenzhu, et al. Random Bragg-grating-based wavelength-tunable random fiber laser with a full-open cavity[J]. Chinese Optics Letters, 2021, 19(9): 22-26. [百度学术]
ISOE G M, GIBBON T B. Real-time wavelength routing based on Bragg reflection with integrated forward Raman for long-reach networks[J].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2020, 16(1): 40-44. [百度学术]
LIU Z, LIU X, ZHU S P, et al. Reliability assessment of measurement accuracy for FBG sensors used in structural tests of the wind turbine blades based on strain transfer laws[J]. 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 2020, 112: 104506. [百度学术]
王炳楷, 孙文磊, 王宏伟, 等. 风力机叶片表面应变的光纤光栅检测方法研究[J].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21, 40(11): 1741-1746. [百度学术]
WANG Bingkai, SUN Wenlei, WANG Hongwei, et al. Study on detection method of blade surface strain wind turbine with fiber bragg grating[J].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Aerospace Engineering, 2021, 40(11): 1741-1746. [百度学术]
AIHARA A, KAWAGUCHI T, Miki N, et al. A vibration estimation method for wind turbine blades[J]. Experimental Mechanics, 2017, 57: 1213-1224. [百度学术]
DAI J C, LI M M, CHEN H G, et al.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on blade load research of large-scale wind turbines[J]. Renewable Energy, 2022, 196: 482-496. [百度学术]
FU D Y, JIAO B, XUE Y, et al. Load measurement method of the mw class wind turbine[J].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3, 333/334/335: 146-151. [百度学术]
WANG L, LI J, HAO J, et al. Crack width estimate in reinforced concrete with FBG sensor: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analysis[J].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2022, 18(1): 43-47.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