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2K‑V行星传动机构中齿轮为研究对象,以齿轮啮合原理、传热学等为理论依据,分析了齿轮在不同啮合位置的相对滑动速度和齿面的接触应力的变化规律。精确计算了稳态温度场边界条件,包括齿轮一个啮合周期内的平均摩擦热流量和不同齿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建立单齿三维模型并导入ANSYS Workbench进行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通过将啮合齿面划分成多个沿齿宽方向的条形区域来实现不同啮合位置摩擦热流量的加载,得到齿轮稳态温度场分布,并分析了条形区域的数量对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条形区域数量多于50时,温度场基本趋于稳定。
2K‑V行星传动装置采用两级减速传动组成,第一级减速为普通的外啮合齿轮传动,第二级减速采用内啮合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机构运动简图如

图1 机构运动简图
Fig.1 Kinematic diagram of mechanism
本文取减速器中单个齿轮来进行分析。计算了不同啮合位置处摩擦热流量的数值以及各个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并通过将啮合齿面划分成若干条形区域,来实现摩擦热流量的加载;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得到单齿的稳态温度场分布。
齿轮系统在传动过程中存在摩擦生热和齿轮接触面之间对流换热这两种状态。当生热和换热趋于平衡时,达到稳定状态,此时齿轮的温度基本不变。处于稳定状态之后的同一个齿轮上所有的齿,齿轮旋转一周的时间内所经历的过程是相同

图2 单齿模型
Fig.2 Single gear model
由傅里叶定律和能量守恒方程可以得到固体结构的瞬态热传导方程为
(1) |
式中:为齿轮材料的密度;为齿轮材料的比热容;为导热率;为时间坐标;为温度;为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生成的热量。
当齿轮系统达到稳态时,温度不再随时间变化,即
(2) |
式中:为沿换热表面外法线方向温度的变化率;为齿廓工作面与周围润滑油表面传热系数;为周围润滑油温度;Q为边界热流密度。
对于齿廓非工作齿面的稳态热传导方程为
(3) |
式中为齿廓非工作面与周围润滑油表面传热系数。
同理,可得轮齿端面1、2,轮齿齿顶面,齿根面1、2的稳态热传导方程分别为
(4) |
(5) |
(6) |
式中:为轮齿端面与周围润滑油表面传热系数;为轮齿齿顶面与周围润滑油表面传热系数;为齿根面与周围润滑油表面传热系数。
内齿轮和外齿轮在啮合过程中,为了保证齿轮正常传动,沿啮合线方向上的速度是相等的。而在与啮合线垂直方向上的速度是不相等的,产生相对滑动,齿轮间的摩擦热由此产生。内外齿轮在不同啮合点处的摩擦热流量由齿轮间的平均接触应力、相对滑动速度、摩擦因数和热能转化系数共同决定
(7) |
式中一般取0.9~0.95。
齿轮副在啮合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润滑状态:完全弹流润滑、混合润滑、边界润滑和干摩擦。
在实际传动过程中,齿轮的大部分区域处于完全弹流润滑状态。但是当条件达不到时,会出现不能形成的完整的润滑油膜,此时会发生由液体摩擦过度到干摩擦的情况,也就是边界润滑的情况的。综上所述,混合润滑是普遍存在的润滑状态。此时的摩擦因数可
(8) |
式中:为齿面粗糙度的平均值,为动力黏度,,。其中为沿齿面的切向速度。
由于2K‑V型行星减速器的内齿轮一般是固定的,在传动过程中外齿轮既有自转运动又围绕内齿轮中心进行公转,此种情况下直接计算相对速度比较困难。根据相对运动原理,将第一级和第二级减速机构转化为定轴传动,各个轮齿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并没有改
(9) |
(10) |
式中:、分别为中心轮、行星轮齿数;为外齿轮齿数;、分别为转换轮系中外齿轮和内齿轮的角速度;为输入轴转速。
如
(11) |
式中:为外齿轮节圆半径,为啮合点到外齿轮中心的距离;为外齿轮上接触点处的压力角。

图3 齿轮啮合示意图
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gear meshing
内、外齿轮的切向速度为
(12) |
(13) |
相对滑动速度为
(14) |
由于每一个不同的值都对应着渐开线上的一个啮合点,所以由

图4 啮合点处的相对速度
Fig.4 Relative velocity at different meshing positions
根据赫兹理论,内齿轮和外齿轮啮合时可以等效为两个圆柱体接触,圆柱体的半径为啮合点处的等效曲率半
参数 | 外齿轮 | 内齿轮 |
---|---|---|
模数/mm | 2 | |
齿数 | 64 | 66 |
压力角/(°) | 20 | |
齿宽/mm | 25 | |
输入转矩/() | 500 | |
输入轴角速度/() | 300 |
计算啮合齿面的法向载荷
(15) |
式中:为外齿轮上的输入转矩;为接触点处的压力角;为载荷分布系数,取0.5。
齿面平均接触压力为
(16) |
式中:,,为啮合点处外齿轮和内齿轮的等效曲率半径;为齿宽;和分别为外、内齿轮的泊松比和弹性模量。
接触区域半宽为
(17) |
由
(18) |
(19) |
(20) |
(21) |
式中为行星轮角速度。
当齿轮系统达到稳态热平衡状态时,把内、外齿轮在啮合面上实际接触时间内产生的热流量等效为一个啮合周期内的平均值。内、外齿轮上的平均热流量为
(22) |
利用MATLAB绘制外齿轮摩擦热流量分布曲线,如

图5 外齿轮摩擦热流量的分布
Fig.5 Distribution of frictional heat flux at external gear
当齿轮系统达到稳态温度时,润滑油的温度为70°时润滑油的性能参数如
型号 | 密度/(kg⋅ | 运动黏度 /( | 比热容/ (J⋅(kg⋅K | 导热率/ (W⋅(m⋅K |
---|---|---|---|---|
SCH632 | 870 | 2 000 | 0.14 |
根据表面在轮齿的部位不同,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分为以下3种情
利用Creo软件绘制齿轮的三维模型,并切下单独一个轮齿导入Workbench,并将工作齿面沿齿宽方向划分成若干长条形区域,如

图6 条形区域的划分
Fig.6 Division of the strip area
经过上面分析可知,摩擦热流量的值随啮合点位置的不同沿着渐开线方向变化,而沿齿宽方向是不变的。所以,在加载热流量的时候可以取每个长条区域的两个端点处的摩擦热流量的平均值,将此平均值作为这个条形区域的热流量来加
当条形区域的数量分别为15、30、40、60时,轮齿的稳态温度场如

图7 齿轮稳态温度场
Fig.7 Steady-state temperature field of gear
分别取条形区域的数量为10、15、30、40、50、60时齿轮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如

图8 不同划分份数的温度变化
Fig.8 Temperature variation of different divisions
取条形区域数量为60的轮齿进行分析,在啮合面上沿渐开线方向选取3条路径线,如

图9 齿面上的3条路径
Fig.9 Three paths on tooth surface

图10 沿渐开线方向的温度分布
Fig.10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lone involute
由
(1) 摩擦热流量的值和啮合点的位置有关,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值。当齿轮处于热平衡状态时,温度沿着齿宽方向是对称分布的,两侧温度低,中间温度高。
(2) 划分的条形区域数量越多,结果越精确。当数量达到50时,继续增加划分的数量,齿轮的温度场基本不变。
(3) 在齿宽方向上的不同位置,温度沿着渐开线方向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最高温度出现在齿根附近。
参考文献
MAO K. A numerical method for polymercomposite gear flash temperature prediction[J]. Wear, 2007, 262(11): 1321-1329. [百度学术]
Fratila d, Radu a. Modeling and comparing of steady thermal state at gear milling by conventional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coolingmethod[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10, 47(9/10/11/12): 1003-1012. [百度学术]
薛建华,李威.齿轮系统的温度场预测方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4,36(2): 252-259. [百度学术]
XUE Jianhua,LI Wei. Prediction methods of gear system temperature fields[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2014, 36(2): 252-259. [百度学术]
罗彪,叶江,李威,等.齿轮稳态温度场及热变形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0(4): 38-43. [百度学术]
LUO Biao,YE Jiang,LI Wei,et al.Study on steady-state temperature field and thermal deformation of gear[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 30(4): 38-43. [百度学术]
龚宪生,王欢欢,张干清,等.行星齿轮轮齿本体温度场与闪温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1,42(10): 209-216. [百度学术]
GONG Xiansheng,WANG Huanhuan,ZHANG Ganqing,et al. Analysis of bulk temperature field and flash temperature for planet gear teeth[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 2011, 42(10): 209-216. [百度学术]
任敏强,吴绍峰,段晓飞.基于ANSYS Workbench 齿轮稳态温度场有限元分析[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20, 49(3): 42-44,47. [百度学术]
REN Minqiang,WU Shaofeng, DUAN Xiaofei.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gear steady-state temperature field based on ANSYS Workbench[J]. Mechanical Engineering & Automation,2020, 49(3): 42-44,47. [百度学术]
HANDSCHUH R F, KICHER T P. A method for thermal analysis of spiral bevel gears[J]. 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1996,118(4): 580-585. [百度学术]
龙慧,张光辉,罗文军.旋转齿轮瞬时接触应力和温度的分析模拟[J].机械工程学报,2004(8): 24-29. [百度学术]
LONG Hui,ZHANG Guanghui,LUO Wenjun.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instantaneous contact stress and temperature of rotating gear[J].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04(8): 24-29. [百度学术]
龙慧.高速齿轮传动轮齿的温度模拟及过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D]. 重庆: 重庆大学,2001. [百度学术]
HE S, CHO S M, SINGH R. Prediction of dynamic friction forces in spur gears using alternate sliding friction formulations[J].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7, 309(3): 843-851. [百度学术]
王聪聪. 定日镜行星齿轮减速器热分析及试验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 [百度学术]
WANG Congcong.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for heliostat planetary gear transmission thermal properties[D]. Chongq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2013. [百度学术]
陈磊. 基于ANSYS的行星减速器温度场分析[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 [百度学术]
CHEN Lei.The temperature analysis of planet gear reducer based on ANSYS[D]. Nanj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2009. [百度学术]
孙首群,朱卫光,赵玉香.渐开线轮齿温度场影响因素分析[J].机械设计,2009,26(2): 59-62. [百度学术]
SUN Shouqun,ZHU Weiguang,ZHAO Yuxiang.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volute geartooth temperature field[J]. Journal of Machine Design, 2009, 26(2): 59-62. [百度学术]
LONG Hui.Modeling of surface temperature in high-speed gears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D]. Chongq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2001.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