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包括壁虎在内的许多动物演化出了与其运动表面间形成黏附力的器官。已有研究发现:生物黏附力与接触面积密切相关,基于范德华力的干黏附可能受包括摩擦接触电荷导致的电场在内的外电场调控。壁虎运动过程接触/摩擦电的存在已得到证实,反力、实际接触面积两个参数的单独测量和表征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果,但由于不同参数测试技术和设备之间存在功能和结构上的冲突,上述3个参数的同步测试及综合研究仍未能顺利展开。本文在综合考量了上述多参数测试技术之间的冲突后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多参数测量复合传感器,实现了上述3个参数的同步测试,并以具有优异黏附能力的大壁虎为对象进行了初步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复合传感器能够满足黏附力、黏附实际接触面积以及黏附接触电荷的同步测量需求,为研究生物黏附机制和仿生黏附奠定了设备基础。
在长期自然选择压力下,不少动物(如壁虎、蜘蛛、苍蝇等)演化出了特殊的黏附运动能力,能够利用运动附着器官(如脚掌)与接触面间形成可调控的吸附
为解决上述研究需求,本文设计研制了一种复合传感器,解决了接触面积和电荷同步测量、系统标定等困难,实现了运动反力、接触面积以及接触电荷的同步测量。通过将多个传感器组成运动通道的方式对自由运动的壁虎进行了测量。本文还验证了所研制传感器的可用性和可靠性,为进一步开展生物黏附和仿生黏附研究奠定重要的设备和方法基础。
国内外已有关于动物运动反
为平衡上述测试技术和方法上的冲突、实现三者的同步测试,本文设计了如下复合传感器:用1根透明的有机玻璃梁(175 mm×35 mm×2 mm,折射率1.49,透光率大于90%)作为动物附着器官的接触对象并在其两端添加光源形成内全反射;有机玻璃梁下表面镀有导电透明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 ITO)薄膜(厚度约10 μm,折射率1.74,透光率大于66%);镀膜后的有机玻璃梁的两端与两个三维力传感器连接。有机玻璃梁与两个三维力传感器通过固定连接件连接,构成运动反力的传感单元;有机玻璃梁和光源构成对脚趾实际接触面积的传感单元;带导电ITO膜的有机玻璃梁同时也是接触/摩擦电荷的传感单元。传感器的力信号和透明电极的电信号通过自研的信号调理与数据采集模块进行前置调理、后续放大和A/D变换,经EtherCAT总线汇集后上传到计算机;接触光斑的图像信号由传感器下方、视轴与有机玻璃梁垂直的高速摄像机采集;多个传感器组成一个通道以容许动物自由运动,力、电信号的采集和高速摄像机的图像信号的采集通过触发信号同步触发(

图1 基于复合传感器的多参数运动试验系统
Fig.1 Multi‑parameter measurement system for locomotion experiment based on new composite sensors
当壁虎在复合传感器组成的阵列上运动时,运动反力通过有机玻璃梁分别作用到两侧的三维电阻应变片式力传感器上。本文中使用的力传感为“T”形结构,单个力传感器的量程1 500 mN,固有频率大于450 H

图2 有机玻璃梁的受力分析
Fig.2 Force analysis of PMMA beam
(1) |
显然,动物运动附着器官与有机玻璃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由两个力传感器测得的力来表示。实际测量中,运动反力可能作用于AXY平面的任意一点。为降低这种偏心载荷对整个系统测量结果的影响,并避免对两个传感单元分别进行数据处理,实际操作时将两个传感单元同一方向的测量电桥进行了并联处
材料 | 杨氏模量/GPa | 泊松比 | 密度/(g•c |
---|---|---|---|
铝合金 | 72 | 0.33 | 2.78 |
有机玻璃 | 3.09 | 0.33 | 1.2 |
光敏树脂 | 2.51 | 0.41 | 1.2 |
模态分析利用Abaqus完成,固定连接件(光敏树脂)与三维力传感器(铝合金LY12CZ)、有机玻璃梁的接触面均设为固结绑定,使用C3D8R单元类型进行网格划分,并在三维力传感器的薄壁处进一步细分网格,将三维力传感器下方支脚的XY底面和YZ侧面固定座位边界条件,得出复合传感器的前六阶固有频率,如
阶数 | 组合传感器 | |
---|---|---|
固有频率/Hz | 振型特征 | |
一 | 103.22 | 沿Z向平动 |
二 | 110.30 | 沿X向平动 |
三 | 159.64 | 沿Y向平动 |
四 | 229.15 | 绕Z轴转动 |
五 | 272.88 | 绕Y轴转动 |
六 | 338.31 | 绕X轴转动 |
根据上述分析,复合传感器的一阶固有频率103.22 Hz,满足壁虎脚掌低频力信号的测量需求。

图3 受抑全反射原理接触光斑形成过程
Fig.3 Highlight contact region through frustrated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图像处理程序中根据亮度阈值提取出真实接触区域,处理效果如

图4 接触图像处理
Fig.4 Image processing of contact regions
接触/摩擦电荷的测量利用了静电感应原理。前期研究没有接触/摩擦电荷与接触面积同步测试的要求或不要求电极具有透明特性,因此采用金属(铜)作为电荷采集的电极。本文中为同时实现接触面积测试和接触/摩擦电荷测试,采用透明导电的ITO材料作为电极,具体实现方式是在有机玻璃下表面溅射ITO材
根据静电感应原理,接触对象与有机玻璃上表面发生接触后产生电荷Q的同时,有机玻璃下表面的ITO电极上表面产生与有机玻璃表面等量异号的电荷、下表面产生与有机玻璃表面等量同号的电荷。因此,测量ITO电极下表面电荷即可得到有机玻璃表面的电荷。电荷通常通过对ITO电极与地面之间的电压差和电容测量后换算。考虑到ITO电极与地面之间的电容C1通常很小,本文在信号处理端内置了一个大电容C2,并将C1与C2并联后形成电容Ce(

图5 接触电荷测量原理
Fig.5 Measurement of tribocharge
在复合传感器的接触面上施加外力载荷F,信号经调理、放大、A/D转换,得到输出电压Uf,两者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Uf =Cf·F | (2) |
依次在X、Y和Z方向施加载荷,可确定输出电压与负载力之间的关系。以Y方向为例,在Y方向上施加载荷F(FX=0,FY,FZ=0),信号调理与数据采集系统力信号端的输出电压为Uf(UX,UY,UZ),关系如

图6 复合传感器Y方向力标定曲线
Fig.6 Calibration of force measuring in Y direction of the composite sensor
由
(3) |
在实际测量中,将上述矩阵Cf 求逆后与信号端的输出电压Uf进行运算可得到动物脚掌与有机玻璃梁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4) |
接触光斑首先由高速摄像机(iSpeed, OLYMPUS, JAPAN)采集,而后经过图像处理程序获得实际接触区域的面积。
标定的目的一方面是确定所拍摄图片的真实标尺尺度(即每个像素点对应的真实尺寸),另一方面是确保观测区域内环境光线亮度相同。为实现第一个目的,在有机玻璃梁上粘贴了固定尺寸的参照物;为实现第二个目的,通过测光板对观测区域内的不同点环境光亮度进行测试,然后根据测试结果对环境光源进行调整,直至所有测量点的光亮度差异小于5%。
电荷测量模块标定时采用对信号输入端施加电压的办法来代替电荷源。本文中采用源表(KEITHLEY‑2400C)对电荷传感器单元信号输入端施加电压。电路系统稳定后,源表输出电压与ITO电极对地电压Us相等,则施加电压产生的等效电荷Q为
Q=Us Ce | (5) |
式中Ce=98.6 nF。此时测量该模块的输出端电压为Ue。
(6) |

图7 接触电荷测量模块标定曲线
Fig.7 Calibration of contact charge measuring
复合传感器标定后的综合指标如
内容 | 量程(FS) | 耦合/% | 非线性度/% | 滞后/% | 分辨率 |
---|---|---|---|---|---|
FX | 1 500 mN | 2.11 | 2.53 | 0.19 | 0.16 mN |
FY | 1 500 mN | 0.39 | 2.33 | 0.23 | 0.14 mN |
FZ | 1 500 mN | 0.17 | 5.37 | 0.21 | 0.21 mN |
Q | 100 nC | — | 0.81 | <0.01 | 0.16 pC |
由于动物自由运动时脚掌与基底的接触点是随机的,为实现高效测量,本文将10个复合传感器并排放置组成测量阵列,阵列尺寸为175 mm×364 mm。阵列的前端和末端分别用不锈钢进行扩展,使整个通道的长度达到600 mm。当动物在通道中运动时,笔者能够在一组实验中同时测量多只脚的黏附接触。
本文采用自研的、多通道的信号调理与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力传感器的力信号和ITO电极的电信号,采样率为1 kHz,高速摄像机采集接触光斑的图像信号,拍摄帧数为500 f/s。
信号调理与数据采集模块内部采用AD7606‑4的16位4通道同步采样模数数据采集芯片,模块之间通过同一时钟线启动采集,数据同步性差异小于1
为了验证所设计复合传感器的可用性,本文利用上述阵列对竖直上爬的壁虎进行了测试研究。测量阵列前端的不锈钢接地处理,当壁虎接触这一部分不锈钢时,它们脚掌上可能携带的电荷将被消除。本文还在通道的末端放置黑色盒子,以引诱壁虎顺利爬行。壁虎实验在温度25~30 ℃、相对湿度60%~70%条件下进行。壁虎在自由运动时,容易出现单个脚掌接触到两个复合传感器接触面或两个脚掌先后接触单个复合传感器接触面的情况,该情况下无法同时分离出单个脚掌的运动反力和接触电荷数据。因此,选取全脚掌接触单个接触面且该接触面只发生此次接触的实验样本,进行数据处

图8 壁虎实验过程及典型实验结果
Fig.8 Verification experiment with geckos and a typical result
壁虎在竖直表面上爬行、脚掌与复合传感器接触后,运动反力中的侧向力FX和法向力FZ的变化较小,前后方向力FY先增大后减小。实际接触面积Src先增大后减小,变化趋势与驱动力FY相同。实验开始之前,电荷数据稳定为0 nC;实验开始后但壁虎脚掌与
本文组合应用三维力传感器、下表镀有ITO透明电极的有机玻璃以及带有条状光源的中间件制成的复合传感器,可以满足壁虎自由爬行时的运动反力、真实接触面积和接触电荷的同步测量需求,为壁虎黏附机制的揭示、相关仿生黏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奠定了重要的设备基础。
参考文献
孙久荣,戴振东. 动物行为仿生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3. [百度学术]
LABONTE D, CLEMENTE C J, DITTRICH A, et al. Extreme positive allometry of animal adhesive pads and the size limits of adhesion‑based climbing[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6, 113(5): 1297‑1302. [百度学术]
PELAGALLI A, BELISARIO M A, TAFURI S, et al. Adhesive properties of platelets from different animal species[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athology, 2003, 128(2/3): 127‑131. [百度学术]
JI Aihong, HAN Longbao, DAI Zhendong. Adhesive contact in animal: Morphology, mechanism and bio‑inspired application[J].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2011, 8(4): 345‑356. [百度学术]
FEDERLE W, ENDLEIN T. Locomotion and adhesion: Dynamic control of adhesive surface contact in ants[J]. Arthropod Structure & Development, 2004, 33(1): 67‑75. [百度学术]
AUTUMN K, LIANG Y A, HSIEH S T, et al. Adhesive force of a single gecko foot‑hair[J]. Nature, 2000, 405(6787): 681‑685. [百度学术]
SONG Yi, WANG Zhouyi, ZHOU Jun, et al. Synchronous measurement of tribocharge and force at the footpads of freely moving animals[J]. Friction, 2018, 6(1): 75‑83. [百度学术]
IZADI H, STEWART K, PENLIDIS A. Role of contact electrification and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s in gecko adhesion[J]. 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Interface, 2014, 11(98): 20140371. [百度学术]
DAI Zhendong, WANG Zhouyi, JI Aihong. Dynamics of gecko locomotion: A force‑measuring array to measure 3D reaction forces[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011, 214(5): 703‑708. [百度学术]
EASON E, HAWKES E, WINDHEIM M, et al.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contact area measurements of a gecko toe using a high‑resolution tactile sensor[J]. Bioinspiration & Biomimetics, 2015. DOI: 10.1088/1748-3190/10/1/016013. [百度学术]
CHEN Jieyi, SHEN Honglie, ZHAI Zihao, et al. Cd‑free Cu (InGa) Se2 solar cells with eco‑friendly a‑Si buffer layers[J].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20, 512: 145729. [百度学术]
张正杰, 吉爱红, 王周义,等. 用于壁虎脚掌接触力测试的3维传感器[J]. 传感技术学报,2007, 20(6): 73‑76. [百度学术]
ZHANG Zhengjie, JI Aihong, WANG Zhouyi, et al. 3 dimensional sensor for measuring gecko’s ground reaction force[J]. Chinese Journal of Sensors and Actuators, 2007, 20(6): 73‑76. [百度学术]
张明, 苏小光, 王妮. 力学测试技术基础[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8. [百度学术]